古代人养什么宠物?
养宠物在当今社会已经是一件十分寻常的事,但你知道古人也爱养宠物吗? 先秦时期,养宠物就已经在民间兴起。《礼记·曲礼上》载“行,不中道,不为戏逐。”是说走路的时候,如果中途不想走了,就不随意奔跑或丢弃自己的宠物。可见,当时已经有不少人把宠物当做自己的朋友或是家人了。 除了人以外,最有资格的宠物,那要数鸟兽昆虫了,当然这些鸟兽昆虫都得是驯服了的,才可以成为古人的宠物。
《礼记·檀弓下》记载了一个故事:春秋时鲁国大夫季孙氏死了父亲,他母亲想把一条死蛇当作丈夫的化身,让儿女们按时祭祀它,这种行为遭到孔子的指责,认为这种邪鬼不会带来吉祥。 这看似是一件很诡异的事情,但其实也不难理解,在古代社会,祭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礼仪活动,关系着家族和国家的兴衰荣辱。所以,对于祭祀对象的选择也是很严格的,不是谁都能当祭品,被人当祭品还不得升天?!
汉代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记载:“狸,小狐也。从犬,离声。”意思是狐狸是一种小的狐兽。晋代张华著的《博物志》中也提到:“狸五鼠也,色黄而小,善盗。”说明狐狸是一种喜欢偷窃的动物。
既然狐狸不喜欢“吃素”,那么为什么还要把它当做宠物呢?难道就为了听它叫几声“爸爸”“妈妈”? 其实啊,用现在的话来说,狐狸就是一种“杂食动物”,它是可以养成宠物的,这点跟现代猫狗差不多。 除了狐狸外,还有獾、兔等,都可以作为古人的宠物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