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病犬患狂犬病?
狂犬病,又称疯犬症、疯狗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由感染狂犬病毒的动物通过伤口侵人体内并大量繁殖而导致疾病发生。 感染狂犬病毒后,病毒会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快速传播,引起脑和脊髓炎症,导致患者出现全身肌肉持续发作性抽搐、昏迷等症状,最后因为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如果未经治疗,狂犬病的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经过积极的治疗,全球范围内该病的病死率仍然有30%左右。目前,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接种狂犬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本病最有效的方法。
我国于2008年起对暴露于致命剂量病毒的动物实施强制性疫苗注射,以预防其发病;同时对疑似患有狂犬病的动物进行隔离观察,确认后再作处理。
在自然界中,许多哺乳动物均可成为狂犬病毒的自然携带者和传播者。例如蝙蝠、土拨鼠等野生动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60万人死于该疾病,其中95%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中国,每年大约有4000人死于该疾病。 虽然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但大多数病例都可以通过积极的预防措施得以避免。了解并遵守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于个人及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以脑脊髓炎症为主的高度致死性人畜共患病。除犬外,其他一些温血动物,如猫、狐狸、猫头鹰、蝙蝠和马、牛、猪等家畜,都可以感染此病,并且多数感染发病,患病后死亡率几乎达100%。
患病动物或带毒动物,通过咬伤,经由唾液排毒经伤口侵入而传染。人和某些动物,如猫、猴等,也容易感染发病。
临床上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神经兴奋异常,如狂燥不安、意识消失、神经麻痹、大量流涎,咽喉麻痹后呼吸困难,有的因吞咽麻痹而不能进食饮水,稍有刺激即引起咽痛而出现痉挛抽搐、怕风、畏光、对水产生恐惧;二是神经麻痹,表现后肢或四足僵硬、共济失调、昏睡、卧地不能起立等神经症状,一般体温不高或偏低。
当头抬起、嘴微张、大量流涎时,即将死亡。患病动物在出现神经症状期间带毒,唾液中排毒量最多,所以该阶段最易将病传播给其他动物。患病动物死后,尸体腐败很快。
养犬户要特别注意预防此病,家犬必须按期接种预防疫苗。不能用可能患有或已患狂犬病的动物喂犬。一旦发现犬可能感染了狂犬病,要立即隔离,禁止其他动物接近。对发病犬原则上不治疗,病死犬、患疑似病症的犬要烧毁或深埋处理,切勿剥皮或食用。